歷史淵源
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(jié)氣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第二十一個節(jié)氣,太陽黃經達225°,公歷12月7日前后交節(jié)。《月令·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一月節(jié),大者,盛也,至此而雪盛也。”大雪節(jié)氣表示這一時節(jié)里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,它和小雪、雨水、谷雨等節(jié)氣一樣,直接反映降水情況。“大雪”的意思是天氣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,而降水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。嚴冬時若寒雪覆蓋大地,可以起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溫度的作用,為冬作物創(chuàng)造良好的越冬環(huán)境,中國謂之“瑞雪兆豐年”。
大雪三候
鹖鴠不鳴
天氣寒冷,寒聲鳥等動物不再鳴叫。
虎識交
大雪時節(jié),陰氣盛,盛極而衰,陽氣萌,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。
荔挺出
“荔挺”為蘭草的一種,會在感受到陽氣時抽出新芽。
大雪習俗
腌肉
大雪時節(jié),家家戶戶都會腌制“咸貨”。臘肉是豬肉腌制后再經煙熏晾干而成,腌肉過程約需3周時間,再加風吹晾干。
喝紅薯粥
民諺“碌碡頂了門,光喝紅黏粥”,是說天冷不再串門,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。《本草綱目》:“紅薯,補虛乏,益氣力,健脾胃,強腎陰。”
觀賞封河
“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”,北方有“千里冰封,萬里雪飄”的豪邁景觀,南方有“雪花飛舞,漫天銀色”的迷人圖畫。
大雪“進補”
“冬天進補,開春打虎”,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。
大雪是“進補”的好時節(jié)。冬季食補供給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,可溫補助陽、補腎壯骨、養(yǎng)陰益精,提高人體免疫功能,促進新陳代謝,使身體畏寒現(xiàn)象得到改善,大益于健康。
大雪詩詞
《問劉十九》
[唐]白居易
綠蟻新醅酒,紅泥小火壚。
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。
《醉后贈王歷陽》
[唐]李白
書禿千兔毫,詩裁兩牛腰。
筆蹤起龍虎,舞袖拂云霄。
雙歌二胡姬,更奏遠清朝。
舉酒挑朔雪,從君不相饒。
《別董大》
[唐]高適
千里黃云白日曛,北風吹雁雪紛紛。
莫愁前路無知己,天下誰人不識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