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楚國高等級貴族墓葬中常出土一種漆木雕座屏,,其形體較小,,又常以鳳、鳥,、鹿,、蛇等珍禽異獸為雕繪主題,,故常認為座屏是用于室內陳設的藝術品,近來隨著對座屏的研究深入,,發(fā)現(xiàn)座屏應該是用于置放瑟的器座,。
在荊州博物館珍品館展廳展示有3件漆木座屏,出土于天星觀1,、2號楚墓(楚國封君邸陽君番勫夫婦的墓葬),。下面來介紹其中的一件(圖一),這件漆木座屏包括屏座和雕屏兩部分,,屏座上置一雕屏,,雕屏框內透雕二方連續(xù)的動物圖案:鳳鳥、蛇各八只,。每只鳳鳥嘴里各咬一條蛇尾,,中間鳳鳥的爪攫住蛇頭,表現(xiàn)鳥蛇爭斗的自然場景,。全器通體髹黑漆為地,,并用紅、黃二色彩繪,。屏座飾卷云紋,,雕屏邊框飾變形鳳鳥紋。

圖一 天星觀2號墓出土漆木座屏(長51.2,、寬11.2,、高14.2厘米)
胡雅麗女士統(tǒng)計了34座出土漆瑟的墓葬,發(fā)現(xiàn)漆瑟與漆木座屏常相鄰伴出,,且一般位置鄰近,、數(shù)量相等,又結合座屏的長度基本等同于漆瑟的寬度,、座屏高度多在10—15厘米左右,、座屏的頂面與底面一般是素面的這三個特征,得出漆木座屏作為瑟座使用的結論,。范常喜,、李家浩兩位先生也撰文支持此說,。結合先秦兩漢出土漆畫所呈現(xiàn)的鼓瑟場景(圖二、圖三):瑟的頭端放置在跪坐的演奏者的腿上,,尾端斜放在席上或地上,。又在墓葬發(fā)掘中也見到座屏疊壓于瑟首下面的場景,座屏應該是放在瑟首之下作支撐,,以便于演奏者彈奏和瑟體出音,。

圖二 天星觀2號墓出土酒具盒上面的宴樂場景

圖三 臨沂金雀山西漢帛畫中的鼓瑟場景(劉家驥、劉炳森:《金雀山西漢帛畫臨摹后感》,,《文物》1977年第11期,,第30頁)
這件座屏出土于天星觀2號墓的東南室(圖四),該室曾被盜擾,,僅出土5件漆木器,分別是瑟(M2:12),、座屏(M2:14),、跪俑(M2:13、M2:15)和奩(M2:11),。值得注意的是,,與瑟同出一室的還有2件跪俑,也在荊州博物館珍品館展廳里,,這兩件跪俑可能屬于樂俑,。

圖四 天星觀2號墓東南室隨葬器物分布圖

圖五 天星觀2號墓出土瑟

圖六 天星觀2號墓出土跪俑
參考文獻:
胡雅麗:《“桊”之名實考》,《2007中國簡帛國際論壇論文集》,,臺灣大學中文學系,,2011年,第259~276頁,。
范常喜:《楚墓出土瑟座用途與名稱重探》,,《出土文獻研究(第十五輯)》,中西書局,,2016年,,第56~72頁。
李家浩:《關于楚墓遣策所記瑟的附屬物“桊”及其有關問題》,,《江漢考古》2021年第4期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