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,一方面人們認為人死后魂與魄分離,魂升于天,,魄歸入地,。另一方面人們也逐漸意識到死后世界的存在,以及祖先在地下的各種需求,,于是,,有別于祭器、而專致于鬼神的明器開始大量出現(xiàn),,入葬時也將生前日常所用的物品盡量放入棺槨中,,墓葬的結構和隨葬品的選擇也都是以“事死如生”的原則來進行。
上期我們介紹了虎座飛鳥和鎮(zhèn)墓獸,,它們是協(xié)助墓主人引魂升天,、鎮(zhèn)墓辟邪的重要工具,這期我們來介紹一件竹牘“告地書”(圖一),,它1975年出土于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,,是漢初江陵地區(qū)在為死者準備遷往地下世界時的一種通關性文書,多就死者的前往,,所攜帶的奴婢,、財產(chǎn)、物品,,向地下官吏進行通報,,希望地下土神予以接納與保佑。這讓我們得以了解古代民眾如何看待及如何處理死亡這一問題,,也反映了漢初人們希望在冥界擁有與生前同樣生活的愿望,。

圖一 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出土竹牘“告地書”

這是一封告地下官吏書,,類似后來的過所、戶籍遷徙文書,。行文格式模仿地上官府文書,。此文書是以江陵縣丞的名義向地下的縣丞發(fā)出的,由他根據(jù)本地市陽里居民“遂”的自我介紹,,將其情況批轉移告給冥世掌理相關事務的地下丞,。其中“十三年五月庚辰”,是墓主入葬的確切時間,,為漢文帝十三年(公元前167年),。由江陵丞通知與他身份相等的“地下丞”,,再上奏與“主”,,此主即是冥界最高統(tǒng)治者“地下主”?!翱闪罾粢詮氖隆币鉃閼斆畹叵鹿倮舭凑找?guī)定辦事,。西漢前期所實行的是二十等爵制,“五大夫”是二十等爵中的第九級,,屬官爵,,五大夫與官秩六百石的官吏職位相當,其政治地位相當于西漢時期的縣令,。

圖二 荊州鳳凰山168漢墓出土儀仗俑復原展示圖
告地書記載隨他下葬的奴婢合計46人,,車3輛,各種馬匹合計10匹,。對照該墓出土實物來看,,該墓出土了木俑46件,皆整木雕制,,應該就是竹牘記載的“大奴”,、“大婢”, 根據(jù)他們的形體大小,、服飾差異和分布位置的不同,,可分為袖手女侍俑、持物女侍俑,、持農(nóng)具奴婢俑,、佩劍男俑,、騎馬男俑、御車男俑,、趕牛車男俑,、劃船男俑。出土軺(yáo)車,、安車,、牛車模型各一輛。船一件,。馬十件,,其中乘騎四件,安車挽馬四件,,軺車挽馬二件,。可見出土文物與竹牘記載大致相符,。

圖三 荊州鳳凰山167號漢墓出土木俑(從前往后依次是謁者俑,、袖手侍俑、持物侍俑,、持農(nóng)具俑)

圖四 荊州謝家橋1號漢墓出土駟馬安車
目前已經(jīng)公布的較為完整的告地書共8件,,其中荊州出土5件,長沙1件,,隨州1件,,揚州1件。除揚州邗江胡場5號漢墓所出木牘告地書的年代屬于西漢中晚期外,,余均屬西漢前期,,且均出于楚國故地。魯西奇先生把告地書置于喪葬文書的流變中考察,,認為東漢時期的買地券,、鎮(zhèn)墓文與西漢時期的告地書是一脈相承的,而戰(zhàn)國楚墓所出的遣策與告地書也存在著密切的關聯(lián),。魯先生還根據(jù)對買地券的研究,,推測告地書的書寫者主要是巫覡,其書寫規(guī)則和書寫內容主要取決于巫覡方術的準則,,而非亡人的實際情況,,認為出土告地書的墓主人,除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墓主為貴族外,,其余皆為平民(包括鄉(xiāng)里富豪),。
參考文獻:
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:《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》,《考古學報》1993年第4期。
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發(fā)掘整理小組:《江陵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發(fā)掘簡報》,,《文物》1976年第10期,。
張聞捷:《從“敬神”到“事鬼”——墓葬資料所見周代貴族生死觀的變遷》,《考古與文物》2013年第6期,。
魯西奇:《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》,,廈門大學出版社,2014年,。
張文瀚:《告地策研究評述》,,《中國史研究動態(tài)》2013年第1期。
蔣魯敬:《郢城周邊西漢墓出土告地書匯釋》,,《簡帛研究》2017年第2期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