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配合基建項目做好文物保護工作,,荊州博物館按照國家文物局《考古發(fā)掘證照》,,對項目所處秦家咀墓地進行考古發(fā)掘,,2023年發(fā)掘編號M1093出土戰(zhàn)國楚簡。
一,、墓葬概況
秦家咀墓地位于湖北省荊州市紀南文旅區(qū)紀南鎮(zhèn)廟湖村,北鄰龍會橋河,,西距楚故都紀南城遺址約1公里,,南距荊州城約6公里,西面,、南面為長湖環(huán)繞,。考古發(fā)掘證明該墓地是東周時期楚國都城近郊的一處邦墓地(圖1,、2),。
M1093位于秦家咀墓地中西部,形制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(附頭龕),,方向 97°,,墓口殘長2.98、寬1.76米,,墓底長2.74,、寬1.52米,墓坑殘深1.82米,,屬小型墓葬,。葬具僅為一具長方弧形懸底棺,殘存隨葬器物19件(套)分置多處:頭龕內放置陶鬲2件,、盂4件,、罐2件、葫蘆勺1件,、竹笥1件(內盛大量竹簡),;棺外東側置漆木繞線棒1套;棺南側置漆柲銅殳1件,;棺北側置漆木扁壺,、漆柲銅戈,、木桿銅鏃、木弓各1件,,另有少量竹簡(圖3-8),。
據墓葬形制、隨葬器物等分析,,秦家咀M1093為戰(zhàn)國中期的楚墓,,時代為楚宣王至楚懷王時期(公元前4世紀)。
二,、主要收獲
秦家咀M1093出土戰(zhàn)國楚簡已在“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”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完成第一階段室內揭取與保護:保濕→檢查狀況→影像,、繪圖、文字記錄→計算機正射影像繪圖,、編號→揭?。ň幪?910枚)→影像→紅外攝影(保存墨書資料)→玻璃條綁定→按編號存放。目前正在開展紅外掃描,、釋文,、綴合等工作(圖9-11)。
簡文的字體為戰(zhàn)國楚系簡帛文字,,從筆跡來看,,書手在6名以上。簡文內容豐富,,屬于古代典籍,,初步整理研究可知內容涉及先秦“書”類、“語”類,、諸子,、數學、醫(yī)藥,、畜牧,、文學、日書等諸多類別,,舉例如下:
(1)《尚書·呂刑》(據傳世本命名)
用簡約35支,。內容與傳世本《今文尚書》中的《呂刑》基本一致,為記述西周穆王刑制改革的名篇(圖12),。
(2)《齊莊侯侵晉伐朝歌》(擬題)
據簡背原有序號,,數量為24支簡,保存較好,。內容為春秋時期齊莊侯在進攻晉國朝歌前夕所作的誓師之辭,。此次戰(zhàn)役發(fā)生于公元前550年,在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,、《史記·齊太公世家》,、清華簡《系年》等文獻中皆有記載,。簡文“齊莊侯”,史稱“齊莊公”,。簡文敘述傾向于齊軍的立場,,且誓辭較口語化、細節(jié)較多,,推測該篇文本可能依據當時軍中實錄而成(圖13),。
(3)《叔魚諫晉莊平公》(擬題)
簡數尚不明確。內容為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叔魚向晉莊平公進諫之事,。叔魚即羊舌鮒,。晉莊平公,史稱“晉平公”,,“莊平”為史籍失載的二字謚,,亦見于清華簡《系年》(圖14)。
(4)《四王五霸》(暫名)
簡數尚不明確,。內容似為游說之辭。簡文列舉虞,、夏,、商、周四代帝王事跡,,又列舉“五霸”及其輔相之名(圖15,、16)。
(5)《九九術》(擬題)
簡數尚不明確,。即乘法口訣,。此前所知最早的乘法口訣《九九表》見于里耶秦簡(圖17)。
(6)《日書》三種,。其中一種的形制較特殊,,數量約60支簡,較短,,每簡書寫一個干支的吉兇宜忌,,并用三道橫向朱砂線予以分欄而可呈表格狀。此情況在考古發(fā)掘出土簡牘中屬首次發(fā)現(圖18),。
此外,,經初步辨識并暫時命名的還有《后問于元明》,簡文屢見“后乃又問於元明曰”,、“元明答曰”之句,,推斷該篇為問答式政論;《孔子道秦穆公之事》以孔子與齊景公的對話展開,,主要講述秦穆公與公孫枝,、百里奚在治國執(zhí)政,、開展外交等方面的事跡;《齊桓公問于管仲》,、《凡民》,、《君子》等篇,內容與治國理政有關,;《病方》為實用藥方,,多言“以酒酓(飲)之”;《養(yǎng)馬》是關于養(yǎng)馬的經驗之談,。
三,、重要意義
1、秦家咀M1093出土戰(zhàn)國楚簡揭取編號3910枚,,預計可綴合整簡約1200-1500枚,,字數約30000字,是目前所知單座墓葬中出土楚簡數量最多,、文字最多者,,是近年來湖北乃至全國重要的楚簡發(fā)現。
2,、秦家咀M1093出土戰(zhàn)國楚簡內容豐富,,初步整理研究可知內容涉及先秦“書”類、“語”類,、諸子,、數學、醫(yī)藥,、畜牧,、文學、日書等諸多領域,,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,、文化、思想等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,,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,、典籍整理、文物保護,、展示利用等價值,。
3、秦家咀M1093出土戰(zhàn)國楚簡重要的文獻學價值
(1)增加了文獻對照??钡男沦Y料,。如發(fā)現首篇較完整的《尚書·呂刑》。此前,,在荊州夏家臺戰(zhàn)國楚簡中首次出土《呂刑》,,但殘損較甚,。傳世本《墨子·尚賢中》、《禮記·緇衣》,,上博簡《緇衣》,,以及考古發(fā)掘出土的荊門郭店簡《緇衣》、荊州棗紙簡《詩書之言》等篇中有摘引《呂刑》的文句,。此次出土的秦家咀楚簡《呂刑》對??眰魇辣炯疤接戇@篇著名文獻在戰(zhàn)國時期的文本傳抄及思想影響等有重要意義。
(2)豐富了古史記錄的細節(jié),。如《齊莊侯侵晉伐朝歌》《叔魚諫晉莊平公》兩篇文獻記錄的人物,、事件盡管見于《左傳》、《史記》等傳世文獻,,但是簡文對人物的描述以及事件的記載更加豐富詳細,,為古史重建增添了新的資料。
(3)提供了古史記載的新說,。如《四王五霸》簡文中的“五霸”
是齊桓公,、晉文公、楚文王,、越王勾踐,、吳王闔廬,與傳統(tǒng)說法不同,。其中“楚文王,亓(其)相穴(鬻)拳”,,“鬻拳”見于《左傳·莊公十九年》及《漢書·古今人表》,,確為楚文王之臣,可見該篇作者確實認為楚文王應名列五霸,,而非“楚莊王”的筆誤,。
(4)發(fā)現了最早的乘法口訣實物《九九術》,此前所知最早的《九九表》見于里耶秦簡,,此次出土的秦家咀楚簡《九九術》較之要早約一個世紀,。
(5)考古發(fā)掘竹簡首見朱色欄線《日書》,此前僅在清華簡《算表》中有見,。
4,、秦家咀M1093出土戰(zhàn)國楚簡為探討隨葬典籍類竹簡的楚墓
墓主身份提供了豐富的資料。自1993年荊門郭店楚簡出土典籍類竹簡以來,,相關墓主身份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熱點之一,。秦家咀M1093墓主雖為庶人(或沒落之士),出土楚簡典籍卻是目前所知數量最多,、內容最豐富者,。
(撰稿:楊開勇,、趙曉斌、蔣魯敬)

圖1 秦家咀墓地M1093位置示意圖

圖2 秦家咀墓地全景(南-北)

圖3 M1093墓坑,、單棺(南-北)

圖4 M1093平,、剖面圖

圖5 M1093頭龕內出土竹簡盛于竹笥內,置于兩件陶盂之上

圖6 M1093頭龕內竹簡保存狀況

圖7 M1093棺北側竹簡出土狀況(南-北)

圖8 M1093出土陶鬲,、盂,、罐

圖9 M1093頭龕內出土竹簡揭取前狀況、編號

圖10 M1093棺北側出土竹簡揭取前狀況,、編號

圖11 秦家咀M1093出土戰(zhàn)國楚簡已在“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”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完成第一階段室內揭取與保護

圖12 《尚書·呂刑》

圖13 《齊莊侯侵晉伐朝歌》

圖14 《叔魚諫晉莊平公》

圖15 《四王五霸》-1

圖16 《四王五霸》-2

圖17 《九九術》

圖18 《日書》(甲種)